大明话事人 第152 随轻风去
就林泰来做的那些事情,如果被人掀了旧账都是累累罪行。
而你与林泰来过从甚密,只怕也会被沾惹上,毕竟别人都觉得你是林泰来的靠山。
虽然那点事情不可能把你这宰辅公子怎么样,但是沾上了污点后,焉知不会被有心人拿出来攻讦令尊?”
范允临点到为止,也就尽了“亲戚”义务提醒到这里,并没有透露太多。
申用嘉送走了范允临,也陷入了沉思。
范允临并没有说清楚是谁要对付林泰来,他也只能胡猜。
而且也不能确定,是否与即将到来的巡抚有关系。
在什么都不确定的情况下,就算想向林泰来通风报信,也不好说。
所以申用嘉就寻思着,要去参加迎接巡抚仪式。等巡抚到来后,看看到底是什么状况再说。
如果真有什么苗头,就跟林泰来招呼一声,让他赶紧跑路,免得连累伟光正的自己!
被苏州城很多人惦记的现任应天巡抚韦霖,今年五十九岁半,差半年六十岁,这个年龄很重要。
按照大明制度,官员年满六十岁就可以主动“乞骸骨”退休了。
当然,如果不想退休继续干也可以,去留全凭自愿,制度上并不是强迫到年纪就退休。
不过韦巡抚并没有继续宦游的意思,他身体又不是很好,高层关系也不够硬。
能当三品应天巡抚已经是熬资历熬到顶了,完全没什么希望继续向上走。
所以等半年后,年满六十就退休回老家去颐养天年。
为大明江山辛苦了一辈子,在最后半年多赚点钱养老,也不为过吧?
(本章完)
------------
旧案重提
七月十一日,应天巡抚韦霖的座船沿着运河进入苏州府,当晚住宿在浒墅关,并计划次日进苏州城。
次日也就是七月十二日的一大早,枫桥外岸边就已经站满了人,准备迎接巡抚移驻苏州城。
这大概是苏州城官员亮相最全的场合之一了,府衙七品以上官员、两个县衙的知县和县丞齐齐到场。
苏州府这位朱知府大部分时间都端着架子,在王老盟主面前都没有太屈尊,这时也得恭敬谦卑的领头站在岸边。
除了府衙和县衙,苏州卫正五品以上的武官也都到场,毕竟巡抚还管着军务,不同于普通地方官。
连林泰来从没打过交道,在苏州城存在感不高的苏松常镇兵备道衙门的人也出现了。
或许还有人问,江南巡按御史邢侗为何不在?因为他早就离开苏州了。
这是一种“王不见王”政治默契,若巡抚到苏州这边,巡按御史就去南京周边。
两个挂着钦差头衔的人物,不能聚集在一处,不然地方就无所适从了。
除了官员之外,就是常见的本地士绅代表、里老代表。
总而言之官、绅、士、民四种人,组成了欢迎巡抚的代表团,其他的商户、乐户之类的,都不配出现在代表团里。
当然今天“士”的代表比正常时少了些,而且水分也比较大。
因为八月份就是南直隶乡试,有点能耐的士子这时候都去南京赶考撞大运了,并不在苏州。
所以就有些人得以鱼目混珠,混进了士子群体里面。
近两三年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的申府二爷,在场内溜达几圈后,便和同样出身富贵的王禹声说起话来。
一个是当今首辅儿子,一个是曾经阁老嫡曾孙,年龄又相仿,比较有共同语言。
绝不是因为两人目前身上都没有功名,都是混进来的。
此后林大官人也出现在枫桥外的岸边,轻轻松松穿越了封锁线,进入场内。
然后扫视一圈后,也自动来到申用嘉身边。
申二爷诧异的问道:“你这样的人,怎么也进来了?”
这里是迎接巡抚的代表团,可不是迎接知县的土鳖团,没有什么底层野生乡贤的位置。
虽然是宰辅贵公子油然而生的无心之言,但还是让林大官人有点不爽。
所以他没搭理申二爷,反而扭头对王禹声问道:“你这样的人,怎么也进来了?”
这问话与申二爷刚才那句一模一样,连语气都一模一样,很有点挑衅的意思。
王禹声当即反呛道:“连你这样的人都能进来,我为何就不能进来?”
林大官人自豪的答道:“巡抚上马管军、下马管民,职权文的武的都有。
而我林泰来作为苏州城今科唯一的武科生员,作为武举代表出现在这里当然是理所应当的。”
王禹声:“……”
卧槽!从小到大,真没有这么恶心过!
然而林泰来的话还没有完,又继续刻薄的说:
“真比不了伱王禹声啊,身上连个功名都没有,只是因为生在了好家庭,就能堂而皇之的充当士子代表出现在这里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