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8章 云雨无凭
“是么?对了,还有件事儿,七皇子薨了,你知不知道?”
张启渊点头:“这我知道。”
曹夫人:“他也是个可怜人,听说锁在一个破屋子里,活活冻死的。”
没待多久,茶喝完了,羊肉卷子带上,张启渊就从曹夫人那儿出来了,他不想别的,只翻来覆去地想着魏顺的事;他去延绥监军了,那么远的路,居然不告诉自己一声。
这是和他熟识后的第一个生辰,居然要这么稀里糊涂地分开过了。
回到房里,张启渊把羊肉卷子给了珍儿,让她送去李夫人房里,然后,他去到书桌前,把乱摊成一片的书收起来。
那底下是一把展开着的小巧的扇子,紫檀骨,朱红绢面,上书二字——“同生”。
张启渊卸了力一般坐下,觉得自己肯定是昏了头,写这干嘛,就算魏顺没去延绥,也必然送不出去。
对魏顺来说,这个“同生”是耻辱的。
他把扇子合上,翻了个面打开,背面他也留了章的,还抄了诗,一首杂兴,就是喜欢,没什么深意。
转念,却又生气了。
他一下子想起了前日得知七皇子逝世的情景,还得知了一些别的消息。
那人原话是:“魏顺和七皇子不愧是断袖之欢,听说那宦官连夜给老七写了千字长的祭文,用情甚深,字字泣血。”
用情甚深……字字泣血……
都过去两天了,那话仍旧时不时在张启渊耳边回响,看着这面写给魏顺的扇子,他顿时气急了,抬手打算撕掉,又愣住;然后他深深喘气,将它翻到“同生”那面,重重扔在了书桌上。
怨恨和我“同生”?
张启渊就是要跟那已经死了的人争先,已经到了偏执的地步,干脆连魏顺一起恨了。他在心里想:不管你愿不愿意,这辈子都的要和我“同生”的,你注定和奉国府有着各式各样的关系;你厌恶也好,仇视也罢,都必须最在意我,而不是那个姓朱的鬼祟。
一会儿,珍儿回来了。
她进房门,看见了满地乱撒的书跟纸笔,一抬头,注意到张启渊那副讨债的样儿,也不敢理他,就蹲下开始收拾。
“吃的给我娘了?”张启渊哽着声音,说,“你别动了,待会儿再说吧,我想自己待着。”
“好,爷,那有事儿喊我。”
那屋里,珍儿是一刻都不想多待的,她走出来,掩上门了,这才敢大口喘气。
张启渊很反常,她早察觉了,可就是不敢问,只能这么等着,耗着,提心吊胆地伺候。
三日后十月二十五,魏顺扎营榆林镇,遇大风,奉国府给张启渊摆生辰宴,清早,张启渊就派人把扇子送到提督府去了。
/
监军是苦差事,并无去去就回的道理,张启渊找张启清,问魏顺什么时候回来,张启清淡淡丢来一句:“怎么着都得明年吧,起码得过了正月。”
“这么久……”张启渊整张脸都阴了,找了把椅子坐下,说,“离开京城,可让他玩儿美了!”
张启清笑,说:“你真当率兵御敌是闹着玩儿呢?管你是兵还是将,摸不准什么时候就掉脑袋了。”
张启渊问:“那……魏顺他不会有什么事吧?”
“这谁知道?”张启清轻视张启渊,总觉得他蠢、莽、肚里没货,说道,“上了战场,一切就听天由命了。”
“可他是监军,”张启渊更急了,说,“监军又不用冲锋陷阵,一个传情报、管军务的活儿,应该不会死人吧?”
张启清:“会不会我说了不算,你得问瓦剌部的,看他们愿不愿意看在你的份儿上,饶你的朋友一命。”
“管他死不死……我又不是担心他,”张启渊站起来了,在冷笑,说,“我就是怕他不回来,没人陪我消遣。”
“行,”张启清摆弄养在室内的盆景,心不在焉地应声,“那就碰碰运气吧,不过以我推断,要是这回驱逐瓦剌部大胜,祖父底下的十二团营就该头一次归阉人管了,你小子也算是抱到真大腿了。”
张启渊:“十二团营……一帮空有名头的弱卒,爱特么谁管谁管,你们朝廷的事儿我没兴趣,我只想知道魏顺能不能回来。”
话说多了,张启清弄盆景也弄得忘情了,张启渊见他不搭理自己,于是迈步往外去,没好气地扔下一句:“走了,告退。”
他从张启清房里出去,站在晴天的太阳底下,有风,冷得身上一哆嗦。
时候已经晚了,日子进十一月,这是个看着亮堂可冷得瘆人的午后,张启渊从张启清那儿走回去,一抬头,看见远处的日头在往屋脊那边儿掉。
珍儿坐在房门口,借着天光做针线,看他回来了,起身迎,说:“爷,你这件衣裳绣线崩了几根,我给你补上。”
“好。”
“爷,有事的话……一定跟我说,别憋在心里。”
“好,你绣你的,我进屋躺会儿。”
张启渊进了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