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第2章  [日]东野圭吾首页

关灯 护眼     字体: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“那一层无法公开的未知什麽?”

“人性。”

过后每每读推理小说时总会想起与朋友的那段谈话,推理文学本质上或否亦是一场魔术的演绎?

推理文学的有趣性并不仅是跟随剧情的进展,逐一推敲击破剧中的诡计,而是随著诡计的延展,随著角色或真或假的辩词,阅读者于自己的心中架构出形貌氛围,当你疑心猜想著某人是凶手的同时,也意味著你採信了某些角色的证词,或者对其投以怜悯,这些过程都显示著阅读者的内在经纬,一张写作者织就的故事之网,先是网住读者,读者又悄然从中挣脱,逐一抽丝,将丝线又一次织就一张独属自己的意念之网。

要如何使观众陷入“技巧”与“谎言”的争斗,并且用自己已知的技巧去猜想魔术的技法?要如何使读者陷入故事之网,用自己隐藏秘密的方式去揣想角色是如何隐藏秘密,并且从中织出属于自己的意念之网?

“技巧”与“谎言”的差异是什麽?“秘密”与“真相”何者才是最重要的?

什麽才是精湛的“魔术”表演?

于诺兰的电影《顶尖对决》裡,第一幕如此诉说著:“你在仔细看吗?每一场魔术表演都有三个步骤。第一个步骤是以虚代实(the pled):魔术师秀出一样真实的东西,一副牌、一隻鸟或一个人,让你看这样东西,让你检视它,看它的确是真的,再正常不过,但其中必定有假;第二步则是偷天换日(the turn),魔术师利用这再正常不过的东西,做出令人叹为观止的表演,此时,你很想找出秘诀,但是绝对找不到,因为你并没有真正在看,你并不是真正想知道真相,你想要被欺骗,但此刻的你仍不会鼓掌,因为仅仅将东西变不见是不够的,你还必须将它再变回来。因此所有魔术都必须有第三个步骤,也是最困难的部分,我们称之为化腐朽为神奇(the presti)。”

东野圭吾的作品经常逐一建构这三个步骤:从“以虚代实”开启,他展现一起事件、一个人或一种物,让读者看著他们,检视他们的过往,而这些人事物往往再正常不过,可你知道当中必定存在虚假,当你仍未有所意会时,他又立刻给你另一个惊喜,悄悄地“偷天换日”,将这再正常不过的人事物于故事裡做出置换,使你陷入故事的迷宫之中,于是你更为好奇或慌张了,想从中找到出口,你四处探寻却陷入更深的迷途,因为你想要被他欺骗,然而,在故事还不到尾声之前,你不会给予最完美的惊叹与掌声。

但魔术的动人之处不在于前面二者,不是以虚代实,亦不是偷天换日,魔术表演真正重要的不是技法的高超卓绝,而是整场表演的铺陈,铺陈不能单靠魔术师,而必须倚赖观众,观众要对魔术抱持猜疑,接著走进表演的迷宫裡,魔术师所做的是铺出一条道路,触发观众的内裡,令观众走进自己的好奇与疑惑之中,走进人性轨迹之中,将一切“化腐朽为神奇”。

真正令魔术化腐朽为神奇的是观众自身,然则,于此之前,必须有精湛的魔术师领你走进这一段道路。

东野圭吾经常建构出这样的道路,写下剧情中抽丝剥茧的过程,引领读者走入其中,然而推理故事所探究的往往不仅是谎言或秘密,亦不纯粹谈论真相,重要的是让观众走进自我的意识之网。最终的最终,故事所要揭晓的并不只是凶手或真相,而是揭晓阅读者的内在经纬,揭晓阅读者于阅读进程中展现的自我,最重要也最关键的,每个人在阅读过程中于自我心中部分碎片的逐一拼凑,缓缓现形的人性本貌,使故事化腐朽为神奇的是阅读者自己。

于是,故事总会回到最初,理解谎言与秘密的互为表裡,理解一段故事的曲折,理解一个人,最终所要的理解不是他者,而是自身,东野圭吾总在故事裡写下此般的光洁镜面,使阅读者从中看见自我。

什麽是真正的自我?

东野圭吾于书中给了这样的答案:“稍安勿躁,表演时间一到,谜底自然就会揭晓。”

1 引自科学人杂志〈科学魔术师——费曼〉,高文芳。

序章

尺八的音乐声中,聚光灯打在伸手不见五指的舞台上。

一个男人出现在聚光灯下,观众席上响起“哇噢!”的惊叫声。

如果在日本,观众也许会有不同的反应,但这裡不是日本,而是美国的拉斯维加斯。

男人一身白色浴衣,用红布条绑住两侧腋下和肩膀固定袖子,绑在脑后的长髮差不多到腰的上方。

男人的手伸向侧面,伸出灯光范围外的手腕彷彿消失不见了。当他的手臂缩回来时,观众看到他手上的东西,忍不住倒吸了一口气。

那是一把至少超过一公尺的剑——日本刀。男人将刀身左右晃动,锐利的刀刃反射出可怕的刀光。

男人将日本刀的刀尖朝下,整个舞台立刻亮了起来。台下的观众,尤其是男性观众都露出了欣喜的表情。台上站著三个金髮女人,都穿著性感的华丽礼服。

男人猛然抬起刀尖,三个黑衣人从舞台侧面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